网站介绍

海关法律系有校内专任教师与双肩挑教师12名。法学专业还有校内在编在岗兼职教授2名。法学专业校内教师的职称总体现状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7%,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为100%,教师获得博士学位与在读博士比例为83%。专业师资的学缘结构合理多元,教师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法学院或专业。

海关法律系还聘请了来自高校、海关、缉私局、关贸相关司法部门或法律服务部门的资深理论与实务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现有来自沪上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1名,兼职教授1名;海关兼职教师2名;国际关贸等领域的行业兼职教师2名。

国际化比例

42%

高级职称比例

57%

博士学位比例

83%

双师双能型比例

100%

校内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特色

我校法学专业以海关法与关贸合规为特色,2007年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教学方面,自2015年以来,法学专业获得省部级重点课程立项建设2项,上海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立项2项,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署级精品课程1项,署级优秀教材1项。在科研方面,自2015年来,法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近150篇,其中CSSCI(含扩展版)论文20篇;出版海关法学类专著11本,出版编著作品4本,编写出版特色教材14部;主持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横向科研课题24项,其中省部级立项课题5项,地市级3项,横向课题16项;多年来,法学专业教师有10篇论文成果获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海关法律系长期深入国际海关法律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名教师赴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留学或访学。自2015年以来,多次主办全英/双语的海关法热点专题研讨会或赴外参与国际研讨,在欧洲高校的硕士生项目中主讲相关课程,在国际海关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代表中国海关参与世界海关组织中重要国际公约的谈判。同时,我校与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签订了交换生协议,与国际海关院校联盟副主席Wolffgang教授所领导的德国海关与国际贸易法研究所签订了学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海关法律系对标海关领域的PICARD国际专业标准,不断更新完善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引入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理工大学肯特法学院、德国明斯特大学海关与国际贸易法学院、德国哈尔茨大学、荷兰方提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法国海关、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荷兰海关等海关法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实践专家与本系教师同堂授课。本专业学生也分赴德国明斯特大学、荷兰方提斯大学进行交换学习,赴俄罗斯、阿塞拜疆参与国际海关青年学术研讨项目,赴新西兰海关、国际海关院校联盟总部(澳大利亚)实践实习等。

海关法律系倾力打造全行业合作育人模式,以海关、缉私局、具有海关类案件集中管辖职能的检察院、法院、具有国际关贸合规法律服务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等整个行业链条的上下游单位为依托,以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学术合作协议为保障,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全行业合作育人模式。

历史沿革

1990年2月,上海海关学院设立专业部和基础部,专业部下设法律教研室。1997年6月10日,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决定在专业部基础上筹建海关法律系和海关经济系。1997年7月24日,经海关总署批准,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海关法律方向),学历层次为专科,学制三年。2005年9月,国际经济法(海关法律方向)改为法律事务专业,另新增海关国际法律条约与公约专业。2007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上海海关学院,2007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法学专业(海关法方向)。同年12月,法学专业(海关法方向)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且以法学专业教师为主体,上海海关学院成立海关法研究中心成立。2010年9月起,法学专业去掉“海关法方向”,以法学专业大类招生。2016年12月10日,上海市法学会海关法研究会成立。2019年7月,由“法律系”改为“海关法律系”。

从成立至今的22年中,海关法律系始终以“海关法”为特色,以海关和关贸行业为服务面向,围绕着海关法学开展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规划、探索出了特色的海关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法学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打造了一支专业学缘多元、年龄职称结构合理、高学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培养出了1300多名的海关执法和关贸法律服务人才。

网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