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中国自然标本馆(Chinese Field Herbarium,简称CFH)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设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平台,致力于为用户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管理、利用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并将广泛的志愿者力量综合起来,推动大范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CFH的原则是公平、公开、志愿、合作、互动,用户的数据提交与平台的服务提供不以任何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欢迎相关的研究合作与经费支持。

-第二版项目组成员与分工

未来更新说明

自然标本馆平台从2007年到2010年,在功能开发上,通过良好的设计和实现,基本完成了物种名称、分类系统、生物资源调查凭证数据的在线管理,实现了在线物种鉴定、自动化编目、个人数据管理、团队协作平台定制等功能体系,为植物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自然标本馆在应用上,从2006年到2015年,通过一系列植物资源考察和管理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培训宣传,“自然标本馆”的概念和技术体系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在CFH网站积累了大规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建立了200多个各领域应用的分站。面向未来,自然标本馆继续以“植物资源管理信息化”为工作方向,瞄准以下四个方向开展工作:

一、继续强化名称、分类系统、鉴定、编目等分类学和植物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基础功能,形成植物资源领域基础性的特色服务。

二、针对野外、标本馆、植物园中的各种植物资源应用场景,继续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开发针对性的信息化平台,为各领域植物资源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三、继续推动专业研究和公民科学相结合,形成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力量,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保护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基于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开展“在线活植物志(Living Flora Online)”建设,为植物科学普及、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第一版项目组成员与分工

项目背景与发展历程

与人类共同生存于地球上的万千物种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认知在这地球上有哪些物种,长什么样,生活在哪里,怎样变化,需要海量的生物多样性原始调查数据与长期的持续监测,进而形成人类认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料。数百年来,人们通过标本采集的方式获得生物多样性的原始信息,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然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标本采集对自然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干扰与破坏,制作、保存与利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不利于普及。相对于达尔文时代,现在发达的全球海陆空交通系统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到达任意野外位置,调查与采集各种生物多样性实体比较容易;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让人们可以精确地在野外定位与回访;数码摄影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纪录工具;而互联网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则为基于广泛协作的信息积累、整理与共享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凝聚全人类认知自然多样性的力量,将地球变成活的博物馆已成为可能。

“中国自然标本馆”自2005年起形成概念框架,2006年10月形成项目计划,2007年4月起开始信息平台建设,进行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创新性设计与开发实现,2008年2月第一版上线,2009年6月第二版上线,至今不断开发新功能。目前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名称与分类系统管理、便捷的物种鉴定、野外调查数据的自动化整理整合与编目、个性化的功能聚合与服务等功能体系,在基本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之余,将致力于为以下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

个人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整理和组织

野外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与变化监测

以生物类群、地理区域或项目团队等为组织特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及相关事物管理信息化

网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