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
网站介绍
医学部现有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5个学院、3个临床医学院、9个研究院所和巴斯德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4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5000余名、外国留学生近400名。
医学部现有教职工850余人,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具有教学职称的教师1080人。“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中组部“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4人、“青年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6人、“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5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3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人。
医学部现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8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个,省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各4个,省优势学科一期2个、二期3个、三期4个。现有学术型博士生导师203人(含临床52人),临床专业学位型博士生导师94人,硕士生导师510人(含临床205人),临床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导师197人。
现有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系统疾病领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双创计划”团队12个。截止目前,共有8个属于医学部或医学相关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临床医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农学、环境与生态科学。
现有本科专业15个,其中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十二五”重点专业1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精品课程1门,省英文授课精品课程7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重点/精品教材7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附属医院21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实习点100多个;生物类校外实习基地18个。
医学部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
历史沿革
1912年,清朝恩科状元、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与其兄张詧创建了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张謇亲自为学校写下校训“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先后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1927)、私立南通大学医科(1928)、私立南通学院医科(1930)、国立江苏医学院(1938年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私立南通学院医科(1946年复校重建)、苏北医学院(1952)、南通医学院(1956)。
1957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苏州,易名为苏州医学院。196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为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1999年归属江苏省,2000年4月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教育可追溯至创建于1903年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以及苏州医学院,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史量才先生创办于1903年的上海女子桑业学堂,1912年迁址苏州浒墅关,1958年更名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并入苏州大学。
2008年1月,苏州大学整合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组成苏州大学医学部,苏州大学医学部是苏州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教育管理的实体单位。
网站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