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人事处
网站介绍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高等院校。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7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认证,获评贵州省“文明校园”。2018年11月,原“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研究生院、苗医药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等15个直属院(部);有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有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近600人,获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80%,有博士生导师(兼职)36名。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国家级知名专家近50人;有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贵州省省管专家、省名中医、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创新型“百”“千”层次人才等省部级知名专家80余人,2019年我校周英博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5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团队15个。
学校现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个。
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近五年获省级一流建设项目2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5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9部,其中主编33部,副主编98部。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更达到95%以上。
学校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2014-2018年);承担科研项目1668项(2014-2018年),其中国家级项目131项(2014-2018年),2017、2018、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三年进入全国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前十强;获得专利授权135项;出版专著218部;发表论文4178篇,其中核心期刊932篇,SCI收录164篇。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1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
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我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获奖数量及层次均居贵州高校前列;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2项;在“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在“慧医谷杯”2019年第二届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在贵州省医药类院校“临床医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以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创新创业团队。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学校具备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资格,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互换生项目;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开展中韩联合义诊服务;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宝贵机遇,积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抓建设,凝聚人心谋发展。学校实现从扩大办学规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学科、专业、科研等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变。贵州中医药大学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正在为把学校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址: 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章程
贵阳中医学院章程
序 言
贵阳中医学院创建于1965年,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彰显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办学特色,逐步发展成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普通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等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生命健康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和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是贵州省教育厅。学校名称:贵阳中医学院,简称: 贵中医,英文译名为:Guiyang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英文简称:GYUCM。
学校官方网址:www.gyctcm.edu.cn。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设在贵州省贵阳市市东路50号。学校有甲秀校区、花溪校区两个校区。经举办者及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可根据办学需要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
第四条学校主要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积极开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其他类型教育,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五条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和履行相应权利义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第七条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办人民满意的中医药高等教育。
第八条 学校的目标定位: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型大学基础上,将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第九条学校的办学使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文化塑校、机制活校,致力于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为行业、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
第二章举办者与学校
第十条学校的举办者和主管部门支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的办学活动接受举办者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学校的举办者和主管部门依法决定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和终止,核准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机制,对学校办学进行监督与指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遴选、考察、任命学校负责人;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十二条学校的举办者和主管部门依法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保证学校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使学校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支持。
第十三条学校依法享有以下办学自主权:
(一)自主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活动;
(二)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
(三)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与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四)根据上级部门核定的岗位设置总量和有关规定,自主设置各类岗位,自主设置内部组织机构,自主聘任工作人员;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评聘教职工职务,调整津贴及收入分配;
(六)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和其他合法收入;
(七)自主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确立学位和学历授予标准,依法颁发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八)自主管理内部各项事务,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四条学校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办学的各项要求;
(二)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基本职能,提高办学水平;
(三)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接受举办者的指导和监督;
(五)实施学校信息公开,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功能和教育形式
第十五条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
第十六条学校学科设置以中医药学科门类为主。学校可根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变化,确定和调整学科发展门类,优化教育结构。
第十七条 学校主要教育形式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学校依法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实行学年学分制。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第十八条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教学质量报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学校依法对完成学历教育修业年限、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学历证书,并依法对符合条件者授予学位。学校依法并经规定程序,向为促进社会进步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授予名誉学位或其他荣誉称号。
第二十条学校积极加强科学研究,鼓励有组织的协同创新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凝练方向,构筑基地,汇聚队伍,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第二十一条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医疗服务和信息支持。
第二十二条 学校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建设。
第二十三条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综合办学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第四章管理体制
第二十四条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中国共产党贵阳中医学院委员会(简称“学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二十五条 学校党委主要职责是: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校,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讨论决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基本管理制度。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依照有关程序推荐校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人选;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讨论决定学校人才工作规划和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五)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
(七)加强对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加强学校党委自身建设。
(八)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九)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十)讨论决定其他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六条 学校党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委会由党委书记召集和主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以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党委副书记协助党委书记工作。党委成员根据分工和党委的决定、决议,履行各自的职责并向党委负责。
第二十七条 中国共产党贵阳中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学校纪委”)是学校的党内监督机构,在学校党委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检查、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学校纪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党的其他法规,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教育,做出维护党纪的决定。
(二)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三)协助学校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四)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
(五)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六)法律法规和上级组织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八条 校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向党委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组织处理有关行政工作的提案。校长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重要行政规章制度、重大教学科研改革措施、重要办学资源配置方案。组织制定和实施具体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按照国家法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三)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人才发展规划、重要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计划。负责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有关规定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
(四)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重大基本建设、年度经费预算等方案。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管理和保护学校资产。
(五)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六)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处分,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
(七)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工作。
(八)组织开展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法代表学校与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境外机构等签署合作协议,接受社会捐赠。
(九)向党委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组织处理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有关行政工作的提案。支持学校各级党组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群众组织和学术组织开展工作。
(十)全力支持学校党建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及活动组织等方面,为学校各级党组织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担任党委副书记的校长,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党建工作。
(十一)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九条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校长确定。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能召开。校长应在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基础上,对讨论研究的事项作出决定。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
第三十条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具有教授职称或其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组成。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 人、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1 人,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其中,担任校级领导职务的委员应不高于总人数的1/4。
学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学校学科建设、教学指导、学术评价、学术交流、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发挥重要作用。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科学研究及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等重大学术规划;
(二)审议学校学术机构设置方案、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方案、学科资源的配置方案;
(三)审议评定学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和奖励以及自主设立的各类学术、科研基金、科研项目,对外推荐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四)对学校学术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制定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处理学术纠纷等事项;
(六)完成校长委托的其他学术事项;
(七)其他需要学术委员会决策的重大事项。
第三十一条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主持,实际到会人数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方可召开,一般采取表决制作出决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1/2方为通过。
第三十二条学校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学校学位评定及相关事务的决策机构。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组建,成员由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主持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权限,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二)审议授予名誉学位的人员名单;
(三)作出撤销已授学位的决定;
(四)审议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和办法;
(五)研究和处理学位授予工作中有争议的问题及相关事项;
(六)落实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席主持,实际到会人数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方可召开,一般采取表决制作出决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1/2方为通过。
第三十四条学校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的专家组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按其章程组建,实行委员聘任制和主任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三)指导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审核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指导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根据学校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教学质量标准制订与监测评估;
(六)审议咨询学校委托的其他重要教育教学事项。
第三十五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主持,实际到会人数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方可召开,采取表决制作出决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1/2方为通过。
第三十六条 学校根据需要设立专门委员会或组织。各专门委员会或组织根据校长授权履行职责。
第三十七条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全体教职工在党委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教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大会选举的议事委员会履行职责,日常工作机构为学校工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年度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讨论通过学校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五)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六)讨论通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提交教代会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教职工代表大会由主席团主席主持,实际到会人数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方可召开,一般采取表决制作出决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1/2方为通过。
第三十九条 学校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等依法保障学生行使民主权利,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等相关规程、规定开展工作。
第四十条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学校充分保障其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 学校民主党派组织和社会团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学校充分保障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四十二条学校根据需要依法自主设置二级学院、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独立建制的部、所(中心)等组织机构,由学校依其职能赋予相关的职责和职权。
第四十三条二级学院是学校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层单位。二级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党政联席决策、学术委员会审议重要学术事项、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治理形式。
(一)二级学院可根据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提出设立系、系级研究机构、院属教研室、实验室等机构的方案,报学校审批。
(二)二级学院在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范围内自主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
(三)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负责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决定在本学院的贯彻执行,支持二级学院院长履行其职责。
(四)二级学院院长全面负责二级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日常工作,并定期向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五)二级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主要研究决定二级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六)二级学院设院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分委员会,负责审议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置,审议二级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审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依照章程独立行使学术权力,接受学校学术委员会指导,保障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
(七)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领导下,对二级学院管理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支持二级学院行政依法行使管理职权,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十四条学校积极支持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其建设水平和质量。
第四十五条学校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党政职能机构。党政职能机构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党政职能机构经学校授权、按规定程序制定、颁发或修订相关的管理规章及制度,并按照参谋、执行、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四十六条 学校设置图书馆、网络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各公共服务机构根据学校规定履行保障和服务等职责,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服务,保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四十七条学校设立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安全保障、宣传培训和预防演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第四十八条 学校附属的或出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拥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独立的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章程和学校规定实行自主运营与管理。直属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校对附属的或出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保障学校合法权益。
第六章 学生
第四十九条 学生是指被学校依法录取、取得入学资格,具有学校学籍的受教育者。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平等利用学校公共教育资源;
(二)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
(三)可以组织和参加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四)公平获得学习深造和参加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
(五)在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达到学校规定学业标准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六)按国家及学校规定的标准和程序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七)知悉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及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事项;
(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教学活动及管理、校园文化、后勤服务、校园安全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进行陈述、申辩,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十)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十条学生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珍惜和维护学校名誉,维护学校利益;
(二)遵守国家考试制度和学历学位管理规定;
(三)遵守国家和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以及学生行为规范;
(四)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五)爱护并合理使用教育设备和生活设施;
(六)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十一条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体育设施及相关服务。
第五十二条学校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奖惩及学位授予等,具体办法由学校依法制定。
第五十三条学校依据国家规定建立学生权利保护机制,设立校内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调查、处理学生的申诉事项,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四条学生可依法向学校申请成立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应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五十五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的范围内,制定章程并按其处理学生自身事务。
第五十六条对于不具有学校学籍的受教育者,由学校或学校授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另行制定各类相关规定,该类受教育者依照相关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第七章 教职工
第五十七条学校教职工由以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组成。
第五十八条学校对教职工实行下列任职制度:
(一)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岗位聘用制度;
(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度;
(三)工勤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岗位聘用制度。
第五十九条学校按照依法制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教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第六十条教职工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开展教学、科研和各类岗位要求的工作,参加学术团体,开展学术活动;
(二)按工作职责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依法领取相应薪酬;
(三)公平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机会和条件;
(四)在品德、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
(五)公平获得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
(六)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七)就职务聘用、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
第六十一条教职工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二)珍惜爱护学校声誉,维护学校利益,恪守学术道德;
(三)尊重和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十二条 学校为教师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六十三条 学校逐步提高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职工福利待遇,建立和健全教职工权利保护机制,设立校内教师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调查、处理教职工的申诉事项,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六十四条学校建立教职工发展制度,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六十五条学校建立各类表彰奖励制度,对为国家及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六条学校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六十七条学校依据上级部门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非教师岗位的人员编制。通过合理定编、定岗、定责等措施,使学校的“生员比”和“生师比”趋向合理。
第六十八条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终身教授、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本校从事教学、科研、进修活动期间,依据法律规定、政策规定、学校规定和合同约定,享受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第八章经费资产财务管理
第六十九条学校实行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经费筹措机制。学校全方位拓展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筹措事业发展资金;鼓励和支持校内各单位面向社会筹措教学、科研经费,获取社会支持;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吸引社会捐赠、募集资金的积极作用,增加办学资源。
第七十条学校坚持勤俭办学方针,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十一条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公开等制度,规范学校经济秩序,防范财务风险。
第七十二条学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依法自主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完整。
第七十三条学校依法加强对学校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校名校誉、商誉等无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
第七十四条学校参与产业活动的企业单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机构。学校应当依法与产业单位之间明晰产权关系。
第七十五条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接受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监督。
第九章 外部关系
第七十六条 学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及时向社会发布办学信息。
第七十七条学校依据自身教育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市场办学机制,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服务,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服务。
第七十八条学校积极筹划和拓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成果运用于研究和教学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第七十九条 学校积极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教育合作,推动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第八十条学校校友包括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各类学生和教职工,被学校授予各种荣誉学位和荣誉职衔的中外各界人士,以及经学校认定、热忱关心学校发展并自愿履行义务的人士。学校依法注册成立校友会。校友会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校设立校友工作机构,联系和服务校友,鼓励校友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为校友继续教育提供便利和条件。
第八十一条学校依法注册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教育发展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吸引校友和社会捐赠、募集资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办学资源。
第八十二条学校加强与所在地方、社区的沟通与合作,根据自身条件为所在地方、社区的发展提供服务。
第十章 学校标识及校庆日
第八十三条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贵阳中医学院校徽以字母G(“贵州”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和太极图组合进行变化,加入太阳和笔的造型,形成“中”字,代表了贵阳中医学院。中字下方有“1965”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贵阳中医学院”的中文行书,外环下方是“贵阳中医学院”的英文大写。
第八十四条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贵阳中医学院校名,配以学校徽志。
第八十五条 学校校歌是《贵阳中医学院校歌》。
第八十六条 学校确定每年的7月5日为校庆日。
第十一章附则
第八十七条学校设立贵阳中医学院章程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章程委员会)。学校章程委员会由学校党政领导、校学术管理机构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相关专家组成,校党委书记任该委员会主任。
第八十八条本章程的制定与修改由学校章程委员会负责完成。本章程制定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由学校党委会审定,报贵州省教育厅核准。本章程修改由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提议修改,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的章程修正案报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提交学校党委会审定,报贵州省教育厅核准。
第八十九条 本章程是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规范。学校其他规章应依据本章程制定、修改,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
第九十条本章程由学校党委负责解释。
第九十一条本章程经核准后生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章程2016年10月12日经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通过,省教育厅核准)
网站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